|从西安到广西,拼的不是部署速度,而是系统搭建力。
2025 年秋季,各地人工智能教育进入集中推进阶段。 8 月初,西安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继发布《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分别围绕“ AI 智汇港”与“桂教通”平台构建市域级与省域级的教育智能化体系。西安聚焦城市中枢与典型应用场景打造,广西则强调系统平台升级与区域协同,首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国际合作框架。
编辑
两地路径虽异,目标一致:推动人工智能从辅助教学工具向教育系统核心能力嵌入。当前人工智能教育正在由国家主导向地方主建过渡,地方不再仅是政策试点的执行方,而是成为平台搭建者与系统治理的主体。
展开剩余82%这场“地方竞速”,拼的已不是技术部署速度,而是谁能构建可持续、可复制的智能教育底座。以下面三问为引,有助于厘清人工智能教育地方化落地的关键路径。
01
一问:地方为何集体加速 AI+教育?
自 2025 年以来,人工智能教育正从国家战略部署走向地方系统化建设。年初,国务院印发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 2024—2035年 )》,将“构建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教育新体系”列为重点任务。4月,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支持地方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场景样板,建设区域级智慧教育平台”,进一步释放地方建设的自主权与主导权。
政策牵引之外,技术与产业条件也已基本具备。以智慧教育平台、大模型服务底座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在加速下沉,地方教育系统与 AI 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了协同共建的新格局,具备了开展系统性智能教育的现实基础。
与此同时,截至 2024 年,全国已有 184 所中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,在课程开发、教研机制建设与实验环境搭建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。地方层面,今年 6 月北京市已出台《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(试行)( 2025 年版)》,明确从 2025 年秋季学期起,全市中小学将每学年开设不少于 8 学时的人工智能课程,并纳入常规教学安排,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加速落地。
在此背景下,西安与广西相继出台专项行动方案,正体现了地方教育治理能力向“体系化智能”迈进的趋势。不同于以往的单点试验,当前建设更强调平台、课程、师资与治理机制之间的系统协同,目标是打造具有可复制、可推广能力的区域样板,加快完成人工智能教育从“探索期”向“成型期”的跃迁。
02
二问:西安、广西代表了
哪两种建设路径?
在西安与广西发布的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中,呈现出两种鲜明的地方路径选择。
西安侧重于“从治理出发”的系统性重构。在近期发布的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中,明确提出依托“西安智慧教育大平台”及“一站式‘ AI 智汇港’”,构建集算力调度、大模型服务、平台集成与应用监管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治理中枢系统。该体系不仅服务于课堂教学,还向教学管理与教育治理延伸。同时,西安提出启动“人工智能百千万培训工程”,计划在三年内完成校级负责人、技术骨干和学科教师三个层级的系统培训,推动教师群体的 AI 教学素养提升。方案还明确将在全市建设 100 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,并遴选 100 所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实验学校,打造具有可复制、可推广价值的系统级实践样板。
而广西则更聚焦于“区域统筹”与“外向协同”。其方案提出全面升级“桂教通”平台,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智能中枢,并开设“教育服务专区”,整合课程资源、教学工具、数据分析与治理能力,打造平台型整体解决方案。同时,广西强调大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贯通,加强高校与职业教育的资源联动,提出建设“人工智能+东盟语种+专业”融合人才路径,首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对外合作框架,推动教育“出海”走深走实。
两地路径虽异,但共同之处在于系统性思维的确立:人工智能不再是教育中的一个“工具变量”,而是嵌入治理、教学与协同生态的关键基础设施。西安强调治理主导的内部重构,广西则布局区域协同与国际拓展,分别映射出当前地方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中的两种战略侧重。
03
三问:谁能成为AI教育的系统底座?
随着地方建设目标从“试点应用”转向“系统搭建”, 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考题也发生了改变:谁能提供既能嵌入课堂、又能对接平台,还能支撑治理的数据驱动系统?
AI 水手正是面向这一方向的方案代表,作为华领集团旗下专注于教育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品牌,致力于为地方教育体系提供“系统型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”。其核心能力,正是围绕教学场景、数据平台与治理能力的三位一体布局,支撑基础教育的智能化转型升级。
在教学层面,AI 水手打造的 S900 数智教室融合智慧黑板、学生终端、教师平板与 AI 感知设备,构建“可交互、可记录、可追踪”的课堂环境,实现教学任务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反馈分析,为课堂提效、教师赋能和个性化教学提供底层支撑。
更进一步,AI 水手的定位不仅是“让 AI 教”,而是“打造一所真正有 AI 的学校”。从心理健康系统到 AI 志愿填报平台,从食育联动到校园安防,AI 的能力延展至学校治理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。
目前,AI 水手已在广州、云南、河北等地落地应用。根据学校反馈,使用后课堂参与度提升约 40%,学业水平提升达 37%。从教学、平台到治理,AI 水手正以“系统底座”的姿态,参与并推动地方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跃迁。
与 AI 水手一同隶属于华领集团的“云书院平台”,是集团在教育数据基础设施领域的另一核心产品。平台采用“五库一湖”架构,整合课程资源库、题库、作业库、教师发展库、评测模型库与学情数据湖,支持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。其开放的标准化接口,已可对接包括“西安 AI 智汇港”“广西桂教通”在内的区域智慧教育平台,满足本地部署、数据合规与平台共治等需求。AI 水手与云书院在不同维度共同支撑地方教育的智能化体系建设,形成软硬一体的协同格局。
编辑
人工智能教育的区域落地,正在从“试点散点”迈向“体系重构”。西安与广西所代表的两种模式,分别凸显了治理驱动与生态协同的系统性探索。随着更多区域加入建设进程, 人工智能教育的“地方样本”也将不断丰富,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系统变量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上一篇:顾家重塑顾家_家居_用户_沙发
下一篇:静默的喧嚣
